——兵团建工集团北新路桥桂花大桥项目做好
“选人用人”大文章
巫山讯(通讯员 陈晓龙) 隆冬时节,兵团建工集团北新路桥桂花大桥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人来车往,而项目部办公楼却是另一番情景,除了几个做内业资料的员工,其他各部门都是“铁将军把门”,管理人员都在下沉一线,这一冷一热,正反映了管理围着一线转,全力以赴抓生产的喜人情景。
桂花大桥位于重庆巫山县小三峡风景名胜区内,于2018年3月开工建设,为北新路桥集团承建的首座特大型悬索桥,全长1540米,主跨550米,主缆计算跨径为120米+550米+120米,矢跨比1:9,建造难度相当大。但该项目部在仅有22名管理人员的情况下,从上部结构队伍进场到主缆架设及调索、紧锁等工作,仅仅用了100天时间,计划于春节前完成钢箱梁吊装工作。那么他们在人少、管理难度大、没有建设经验的情况下还能优质、高效的推动项目建设的原因是什么呢?
日月春晖渐,光华万物新
在施工生产中,人是项目的主体,是生产活动中最活跃的要素。桂花大桥项目部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培养,注重优化人才梯队结构,狠抓学习型团队建设,使职工在实现目标的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此过程中,该项目部进一步了解员工的需求,构建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人才成长环境,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大胆启用青年人才,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项目管理团队。项目经理田志力说:“选人要选对,用人要趁早,年轻干部不用是过错”。田志力认为,年轻干部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
岗位如赛场,竞技促水活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这句话一直悬挂于桂花大桥项目部大门前,时刻警醒着职工们。该项目班子清醒地认识到:项目建设的一切问题,说到底是人的问题。项目总工程师陈民经常告诉大家:“要让项目建设快起来,人必须动起来”,为此,该项目部变“伯乐相马”为“疆场赛马”。为确保施工生产高效率、快节奏,该项目确定了“后勤围着一线转、一线围着成本转、管理围着效益转”的工作思路,管理人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集中精力抓生产。
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是项目进度、质量、安全的“把门人”和中坚力量。他们按照“质量标准样板化、操作过程精细化”的要求,推广实物样板、可视化交底、隐蔽验收影像留存做法,积极推行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推广应用简洁、适用、易执行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深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管理制度、安全检查、施工现场和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全过程管控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严格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论证、实施。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科学设置组织管理机构、合理确定项目管理模式、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完善资源配置方案和强化生产要素管理,全面提高了项目的创效能力。
与队伍和谐共赢,与职工普惠发展
作业队伍、作业班组及作业工人也是项目发展的“关键人”。劳务队作为项目的作业层和操作层,在项目组织中发挥着基础和关键的作用。该项目副经理王龙说:“管理要沉底,不能只做简单的任务安排,而是将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沉底到队伍和班组中,充分掌握队伍的生产能力。尤其要将工、料、机等资源配置的检查作为工序或分项工程开工前的一道重要工序进行检查,对关键性设备或人员更要有明确的量化规定。”该项目部十分关注劳务队伍的情感需求,激发工作热情。面对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既要抓疫情防控又要保障复工复产,项管部始终把工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采取了组织包车到复工工人所在地区进场等多种既严格又人性化的方式,为广大工人所接受,在较强的时间内就达到了全面复工,将疫情对工期的影响降到了最低。该项目在日常的工作中,还不断给予劳务队伍、劳务人员“参政议政”能力,推动工人管理由被动监管向自主管理迈进。通过采取发现安全、质量隐患奖励制度,有效的提高了工人参与项目管理的积极性及责任感,有效杜绝了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此外,桂花大桥项目部还十分注重“家”文化,树立“以企为家”的职工荣辱观,培养职工与企业同进退、共成长的坚定信念,项管部牵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职工的工余生活,根据职工普遍远离家乡的特点,逢年过节组织聚餐、做好职工走访慰问工作,把组织的关怀及时送到职工的心坎。